| 民法第 1020-1 條夫或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就其婚後財產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後他方之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者,他方得聲請法院撤銷之。但為履行道德上義務所為之相當贈與,不在此限。
 夫或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就其婚後財產所為之有償行為,於行為時明知有損於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後他方之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者,以受益人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為限,他方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民法第 1023 條夫妻各自對其債務負清償之責。
 夫妻之一方以自己財產清償他方之債務時,雖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亦得請求償還。
 民法第 1030-1 條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下列財產不在此限:
 一、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
 二、慰撫金。
 依前項規定,平均分配顯失公平者,法院得調整或免除其分配額。
 第一項剩餘財產差額之分配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剩餘財產之差額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起,逾五年者,亦同。
 民法第 1030-2 條夫或妻之一方以其婚後財產清償其婚前所負債務,或以其婚前財產清償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除已補償者外,於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應分別納入現存之婚後財產或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計算。
 夫或妻之一方以其前條第一項但書之財產清償婚姻關係存續中其所負債務者,適用前項之規定。
 民法第 1034 條夫或妻結婚前或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之債務,應由共同財產,並各就其特有財產負清償責任。
 民法第 1038 條共同財產所負之債務,而以共同財產清償者,不生補償請求權。
 共同財產之債務,而以特有財產清償,或特有財產之債務,而以共同財產清償者,有補償請求權,雖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亦得請求。
 民法第 1041 條夫妻得以契約訂定僅以勞力所得為限為共同財產。
 前項勞力所得,指夫或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取得之薪資、工資、紅利、獎金及其他與勞力所得有關之財產收入。勞力所得之孳息及代替利益,亦同。
 不能證明為勞力所得或勞力所得以外財產者,推定為勞力所得。
 夫或妻勞力所得以外之財產,適用關於分別財產制之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第一千零三十八條及第一千零四十條之規定,於第一項情形準用之。
 民法第 1052 條夫妻之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他方得向法院請求離婚:
 一、重婚。
 二、與配偶以外之人合意性交。
 三、夫妻之一方受他方不堪同居之虐待。
 四、夫妻之一方對於他方之直系尊親屬為虐待,或受他方之直系親屬之虐待,致不堪為共同生活。
 五、夫妻一方已惡意遺棄他方在繼續狀態中。
 六、夫妻一方意圖殺害他方。
 七、有不治之惡疾。
 八、有重大不治之精神病。
 九、生死不明已逾三年。
 十、因故意犯罪,經判處有期徒刑逾六個月確定。
 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
 民法第 1061 條稱婚生子女者,謂由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
 民法第 1063 條妻之受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
 前項推定,夫妻之一方或子女能證明子女非為婚生子女者,得提起否認之訴。
 前項否認之訴,夫妻之一方自知悉該子女非為婚生子女,或子女自知悉其非為婚生子女之時起二年內為之。但子女於未成年時知悉者,仍得於成年後二年內為之。
 |